app教程网 热点 杭州文化观察:文物最好的保护是发掘后回填吗?

杭州文化观察:文物最好的保护是发掘后回填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于广明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6日电 题:杭州文化观察:文物最好的保护是发掘后回填吗?

作者 王题题

文物界有句话,“文物最好的保护是回填”,意思是在保护技术条件不具备情况下,文物遗址最好是考古发掘后覆土回填。“不动它就是保护它。”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最近正式面向社会开放。在该博物馆内,有4600多平方米德寿宫考古遗址的露明展示,没有进行覆土回填。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依托德寿宫遗址原址,以遗址本体及出土文物的保护、研究、收藏和展示为主,同时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的遗址专题博物馆。

据悉,德寿宫是南宋时位于都城临安(今杭州)的重要皇家宫殿、园林建筑,宋高宗、宋孝宗退位后在此居住,是南宋文化和政治生活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南宋礼制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

而此前,杭州考古遗址基本是覆土回填。

比如位于杭州紫阳山东麓的南宋太庙遗址,在1995年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后实行覆土回填保护,并在此建设南宋太庙遗址公园,免费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又如位于杭州吴山脚下“中大吴庄”地块的杨皇后宅遗址,2001年被发现,之后政府将该遗址回填为绿地进行保护。

再如位于杭州余杭区瓶窑镇的良渚古城遗址。据了解,这里绝大多数已发掘的遗址都被回填保护,埋藏在地下。其中包括迄今为止已知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反山王陵遗址、当时能工巧匠集聚的手工业作坊遗址、比良渚古城营建时间更早的瑶山祭坛遗址等。

不同于上述考古遗址采取的回填保护方式,德寿宫遗址综合采取了露明展示、地表模拟和形象复原(立体)展示等形式,打造了4600多平方米的保护厅棚(罩),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基本恢复重华宫和慈福宫的建筑格局,建成了目前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那么,为何德寿宫遗址发掘后没有回填保护呢?

其实作为南宋古都所在地,想在杭州看见南宋皇宫禁苑,一直不太容易。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征宇透露,南宋临安城是一座和现代城市完全重叠的古代城址。南宋临安城主要位于今天杭州主城区地下2至3米处——800多年的时间,在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中保存下来,可以被测量、被整理、被保存、被展示。

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陈文锦曾表示,与中国其他古都城市相比,杭州还没有一处可供参观的、展示昔日皇朝的大型宫殿遗址,因此,德寿宫遗址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太庙遗址公园 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 供图

2019年,在杭州组织召开了“南宋德寿宫遗址保护和展示”监督协商座谈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建议,要把德寿宫遗址保护利用作为南宋临安城、南宋皇城遗址的保护的突破口和切入口,建立市级层面南宋皇城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包括德寿宫在内的南宋皇城遗址的具体保护方案,用多种形式开展保护利用。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则谈及德寿宫的大规模露明展示及其困难。

“这个项目难度非常大。可以说,文物保护、展示、博物馆建设和宋韵文化研究几乎所有能遇到的难题,全部集中在了这个项目里。”卓军这样评价。

比如,如何解决德寿宫遗址看不懂和不好看的问题;德寿宫遗址有4600多方的露明展示在国内非常罕见,如何将大跨度大面积的保护展示棚与宋韵的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如何系统性解决潮湿地区土遗址的保护问题等。

卓军说,土遗址保护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德寿宫遗址在地表两米五至三米以下,杭州又是一个地下水非常丰茂的地区,把遗址露明展示出来,首先要解决积水和潮湿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一个游泳池,肯定不是一个遗址。”卓军说,这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太干容易干裂,太湿又容易长霉菌。

其他难题还有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来全面地阐释展示南宋历史文化、如何结合史料和考古的一些重要的发现来开展系统性的复原研究等。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方努力,建成后的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实现了五个“首次”,即首次最大面积露明展示复原研究最充分的南宋遗址、首次最大面积系统性开展南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保护、首次原址原貌原标识展示南宋皇家建筑形体、首次大规模数字化复原展示遗址、首次全面展示南宋历史文化与社会风貌。

而在卓军看来,德寿宫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目前所取得的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和创新,将为今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打造,尤其是即将要开展的南宋皇城遗址综保工程,提供非常宝贵的可借鉴经验。

但卓军指出,德寿宫案例并不说明考古遗址都要露明展示,文物遗址保护的形式有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被看见。(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